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复制日本80年代的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标表明潜在市场空间仍十分巨大。
考察日本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路径后,我们判断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复制日本80年代的爆发式增长。量化分析指出未来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均复合增速54%。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需求同时受成长周期双重驱动,量化分析表明2010年后成长性因素占据主导。将历史工业机器人销量与下游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做相关性分析,存在指数函数关系,y=1366.1*e^0.0006x(y销量,x加权固定资产投资额)。
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结构将由“T”型向“倒梯”型转变。2013年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占38%,是最大的下游应用行业。我们判断,随着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的渗透,汽车工业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比将逐渐减少,需求结构转向“倒梯”型。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难成利润中心。将下游行业划分为汽车制造业和一般制造业,分别做产业结构分析。汽车制造业用工业机器人具有极高的技术和商务层面的进入壁垒,中短期内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难以撼动现有竞争格局。
一般制造业则有相当一部分工序并不需要6轴工业机器人即可实现,技术层面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且价格因素在客户购买时更为关注,商务层面的供应链先入优势并不能形成有效壁垒。我们判断,一般制造业用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入壁垒较低将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缩相关厂商的盈利能力。工业机器人本体的价值将体现在实施工业4.0的入口价值。工业4.0的核心框架是信息物理系统(CPS),即将自动化设备、工业通信网络、工业软件以及工业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系统化整合。投资安装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是实施工业4.0的第一步,通过铺设本体占据客户资源,将利于其他设备和服务的销售。
一、源自美国,繁荣于日本,中国接棒
1、美国:重理论研究,轻应用开发
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立足于基础研究。美国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但当时失业率高达6.65%,政府担心机器人会抢去更多人的工作,因此未出台财政支持政策,也未从政府层面组织机器人研发。70年代后期注重研发特殊领域的机器人。7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和企业界虽对机器人有所重视,但技术路线上仍把重点放在机器人软件及军事、海洋、核电等特殊领域的机器人研发上。80年代开始真正发力工业机器人研发。进入80年代后,美国政府和企业界才真正对工业机器人重视起来,一方面鼓励工业界研发和应用机器人,另一方面制定规划增加机器人的研发经费。
2、日本:享誉全球的机器人王国
80年代到到90年代。工业机器人爆发性内生增长。80年代前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工资大幅上涨,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和应用机器人。90年代初开始,海外出口拉动机器人销量增长。1990年日本机器人出口额占总出货额的比例只有19.46%,2011年这一比例则在71.86%。
3、中国: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进入成长期且潜在市场空间巨大。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连续2年行业增速在50%以上,行业进入成长期。另外,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将逆周期增长
1、需求同时应成长周期双重驱动
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级的生产工具,在升级改造原生产方式过程中主要由成长性因素驱动;同时作为资本品也受到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的驱动。成长性因素:1)人口老龄化;2)工业机器人价格下降;3)下游制造业市场集中度提高;4)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周期性因素:1)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
2、2010年后成长性因素占据主导
中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电子产品制造、金属制造业等。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消费市场,2013年共销售13887台,占总量的38%;2013年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安装6780台,占18.4%;金属制造业安装3712台占10%。2010年后单位投资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趋势性上升。
我们以2013年工业机器人在主要下游行业销售占比为权重,加权平均主要下游行业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再与历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做相关性分析。2004~2009年单位投资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趋势性下降,我们认为此阶段人口红利抑制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下游制造业更多依靠人工扩张产能。2010年后单位投资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趋势性上升,主要原因是中国迎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消失,下游制造业更多依靠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实现产能建设。将2009年后经加权的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机器人销量做相关性分析,存在指数函数关系,y=1366.1*e^0.0006x。
3、中短期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测算
未来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均复合增速54%。根据上述回归模型以及对主要下游行业加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期,我们判断未来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复合增速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