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提出“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希望通过智能化、机器人化缓解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的难题。不过,口号归口号,现实还是现实,目前富士康的用工难题仍然没有完全破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机器人全面进入制造业尚需时日。
机器人在很早之前就屡屡出现在人类的科幻作品中,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机器人只是大量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真正像擎天柱那样具有高度智能和情感的机器人,其实并未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那么,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存在哪些问题呢?
技术不够完美
现在机器人虽然面临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不够低廉,以及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都不够清晰等。人们希望借助机器人摆脱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的劳动和家务,产业巨头渴望借机器人产业实现持续辉煌,万亿财富感召着众多参与者,所以虽然机器人普及历程可能曲折,但我相信它必然会成为下一个万亿规模的庞大产业。
据悉,一台聪明的机器人主要由大脑(信息处理系统)、肢体(机械部分)和感知器官传感器构成。工业机器人如果不需要应对变化的环境和工作流程,可以省略传感器部分来降低成本。但3D打印引发的制造业革命,使得复杂零件的制作变得易如反掌,原来长期困扰机器人产业的工程和制造问题,有可能在3D打印技术普及后得到有效解决。
有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在机器人技术发展方面突出问题表现在:缺少技术创新:缺少创新思想和创造性成就,如传感器和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都是很小规模公司和小、散而且弱的组织结构;基础薄弱,国产的高端、特殊的传感器、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数控系统和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低于5%;关机部件品质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年。
市场尚未成熟
有媒体报道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目前已经是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销售的机器人36000辆,比2012年增长了41%。另外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一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步;二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未来机器人市场虽然庞大,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价格。如果很多的企业和个人都能够买得起机器人,显然这样的价格是合理的。这样人们就可以把机器人放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或者个人的家庭里。但现在由于机器人价格的昂贵和低智商一部十几万元的机器人仅仅相当于7—8岁人的智商,导致市场叫好不叫座。
另外,对于机器人生产企业来说,他们对自己所做机器人要实现什么功能也存在着一部分误区,比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该怎么卖?往往他们不知道答案,似乎有必须去思考一下我们所创建的机器人他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消费者是否愿意去支付这样的价格去购买机器人。
像所有科技发明一样,机器人也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比如说机器人会抢一部分人的饭碗,机器人有可能会攻击人类,机器人过于聪明之后会摆脱人类控制等等。但就像有黑客与病毒,人类还是坚定地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一样,机器人的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不过,尽管机器人计划愿景较好,但各大企业和富士康面临同样的问题,短时间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由于成本过高,目前还没有到大规模推广的时机。价格虽然可以接受,但是无法从事复杂工种,“智商”较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机器人价格非常昂贵,整体的生产线改造成本远高于目前的人力成本。
但不管怎样,编者相信机器人会走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