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作遇到人工智能会发生啥

这年头,如果还不知道什么叫“IP”,那就OUT了。与其把IP翻译成“知识产权”,不如叫它“文学潜在资产”更形象,《花千骨》、《琅琊榜》等影视热剧,都源于网络小说的改编,而被火到下架的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原作更是一部标准的网文。在此背景下,如何孵化IP成为当前关注的问题,而对于上游内容的产出者———作家,更是需要扶助和引导。如何才能让他们的写作更加高效?人工智能可否辅助真人进行写作呢?

“写作机器人”问世抢不了作家的饭碗

在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机器人来写作竟然已成为现实。去年8月,腾讯利用“写作机器人”撰写了一篇标题为“8月CPI涨2%创12月新高”的财经新闻,这是国内首例利用机器人写作的案例。

电脑真的已经替代人类进行新闻写作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写作机器人”虽是自动生成稿件,但实际上做的却是编辑工作:从互联网中抓取已有报道中的数据和信息,出处均为权威部门和媒体,穿插事件相关背景和资料,援引专家解读……其核心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只能从已有信息中拼凑出新闻,不会抢走记者的饭碗。

至于2012年就出现的“网络小说生成器”,那就更荒诞了。该软件号称只要输入小说要素,人名、地名、门派、招式、怪兽、灵丹妙药等信手拈来。比如要写古代小说的人物外貌,只要鼠标点几个选项,就能生成一堆描写文字。当年,有网友称这是业余网文作者混字数的法宝,然而,这样的注水文字连小说网站编辑的关都过不了。

在多年从事互联网数字出版业的王晶看来,机器人写作模式只适用于那些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关键词等资讯类或分析类稿件,通过人工简单调整即可快速高效省时省力地抢占头条。但是,对于小说、电影、剧本等一系列艺术作品的创作,机器人是无法替代的。“小说是个性化的,归根结底还是一门艺术,能够体现不同作者的生活经历、价值观、理解力、表达力、想象力,还有作者的情感和观点,营造出作者的世界观。”

移动互联网时代写作模式与时俱进

尽管坚决否定了机器人写作,但作为万卷在线CEO的王晶却在今年伊始就带了一款酝酿了整整一年的写作辅助软件———写作猫。王晶认为,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在移动互联时代,依托“云”技术、进行多屏联动,是移动写作工具的特点,这将改变人们的写作模式。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许多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原创小说,写作时间少和效率低是这些写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开发写作猫之初,王晶团队就自问了许多问题:如何帮助作家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创作?如何帮助作家快速捕捉灵感?如何帮助作家进行更严谨创作……

据悉,写作猫是一款能够同时支持电脑和手机同步创作的专业写作工具。移动写作模式下,每天漫长的通勤时间以及一天中吃饭时、如厕时、机场飞机延误时等等时刻,写作者可以随时拿出手机进行创作、更新,具有一键同步功能。

为了避免用户在写作时遇到电脑突然崩溃或者死机,软件可以做到1秒钟保存一次,且内容存储在云端,即使用户电脑、手机丢失,写作内容也可以通过账号找回。通过“时光机”功能,用户还可以找到曾经修改的内容。

对于零经验作者,写作猫也是一个提供规范创作的好工具。用户可以创建主题大纲和情节大纲,用这种方式来梳理文章结构,把控剧情走向和节奏。同时,还提供角色标签设定、出场统计、多格式导入导出等特色实用的辅助功能,从细节为作者提供便利,提高作家写作效率。

目前还在开发手机端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并且已经策划好电视剧模块,此外还增加一些分析性功能,如人物关系图梳理以及一些社交功能。欢迎与各大文学平台合作开放接口,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发布渠道。

扶持更多平民作家打造双赢IP孵化器

虽说这款软件还处在公测阶段,但已有不少作家开始使用,既有网文作家,也有传统作家,包括豆瓣、榕树下、17K、起点等作者,还有儿童文学作家、专业编剧。有很多作家反馈,软件很好用、很便利,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建议,软件开发方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响应修改完善,差不多每周都会发布新版本。

虽然聊了那么多软件的内容,可王晶的真正目标不仅仅是开发一个多屏写作工具,而是希望写作猫可以成为一个IP孵化器。所以,创业团队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款软件收费问题,而是想把盈利点放在后端,例如出版、输送IP等方面。

利用写作猫让作者与“经纪人”对接。作品营销之初,经纪人会根据作品本身的属性,目标性地规划作品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作品能否可制成电子书发行、能否适合改编成影视剧本及游戏脚本,甚至其是否要往听、漫等产品的形态方面扩展,都会有整体性判断和规划,并对接影视游戏公司。

对于作者,我们重视对作家品牌的挖掘和塑造,同时我们更重视对作家的培养。针对零经验写作爱好者,写作猫通过工具提供规范化创作结构,帮助作者快速熟悉专业写作流程。同时还会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培训和经验分享会,帮助作者们提高写作技能和市场趋势分享。

孵化文学作品IP的同时,当然不能忘了对作者形象的塑造,那样才能实现作品与作者的双赢,或将通过众筹、事件营销、跨界合作等,塑造适合广泛传播的作家品牌。这种递进式成长服务,将给更多,同时也能为产业链上下游输送优质作者和IP作品。”在她的畅想中,那是从工具到平台再到文学生态的转变。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