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是区别于成人编程教育,针对3到18岁的青少儿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学习编程语言,基于可视化图形编程工具和基础编程语言构建在线编程学习平台和开源硬件平台,让孩子通过可视化图形编程、代码编程和机器人编程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学习编程来串联各个学科。有关于少儿编程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形势相关信息。
其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针对AI教育领域下的提前布局,终达到让孩子成为全科型人才。
少儿编程教育是STEAM教育下的一个新赛道,被称作K12赛道后的金矿。通过STEAM教育的学习,建立理论知识框架,终通过结合创客教育的理念进行理论知识输出,提高实践能力。
作为教育领域下的黑马赛道,编程教育也因其能够通过融合各个学科, 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受到家长的重视。
编程教育不只是让孩子拥有编程的能力,而是通过编程的学习提升数字素养,培养信息意识,形成学科融合的能力;编程化计算思维的建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富逻辑化的思路,终能够实现技术创新,并且能够体验技术实践。
学习编程,使孩子的逻辑思维、数学理解、英语兴趣、严谨理念、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期提升个人未来竞争力。
中国编程教育行业起步较晚,萌芽阶段以纯机械机器人培训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为主,但是随着对于机器人比赛和NOIP竞赛保送制度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失去了竞争力,传统的编程教育企业也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转型调整。
从2013年末开始,中国掀起了一股STEAM教育的热潮,这种原属于美国K12教育领域下的跨学科教育,带动了中国的创客教育发展。
伴随在同一时期美国出现的Scratch模块式编程语言,图形化的编程教学产品开始出现,传统编程和机器人教育也完成了转型, 由纯机械操控转向图形化程序设计与机器人结合。
2017年7月由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中国编程教育行业来说是一剂强心剂,释放出大力推行编程教育的信号。国内的编程教育企业呈现出地毯式的爆发,大量的资本涌入也使得市场初具规模。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允许高校增设编程相关专业,其中无一不与编程这个底层能力相关: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5所学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4所学校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
截至目前,编程已经被浙江、北京、山东、江苏、重庆等省市加入中小学必学课程,同时纳入高考体系。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编程教育已经势不可挡,尽早学习少儿编程才能提早抓住改变未来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