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近40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后的实用化期。

在“七五”计划中,我国已把[机器人]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规划内容,拨巨款在沈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全面展开了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基础元器件研究。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始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七五”计划,列入计划的主要项目有:主机,包括点焊、弧焊、上下料、喷漆等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关键元部件技术。“七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机器人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6年,[智能机器人]被中央列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两个主题之一,研究目标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工作内容是围绕[特种机器人进行攻关。同时,明确规定了智能机器人主题的战略目标:开发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无缆智能机器人和精密[装配机器人的目标产品。1987年7月,第一届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成立,揭开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机器人高技术方面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攻坚战的序幕。

90年代以后,智能机器人主题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及时对主攻方向做了调整和延伸,确定了特种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工程并重、以应用带动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方针,实现了高技术发展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密切连接,应用机器人技术推动了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跻身世界机器人技术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