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玩玩积木,却能让3岁孩子用学习编程,听起来好像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可能绝大部分以前没有接触过机器人教育的家长都会带有一个疑问学这个不就是给个地方让小孩子玩积木嘛?我买回家让他自己玩不就好了干嘛要花钱专门出去玩搭积木呢?之前没有了解过机器人教育的家长有这个疑问也是很正常的。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说看看!
积木玩具和上机器人课程两者的区别在哪?
如果仅仅是从孩子玩的角度来说,自己购买积木玩具和在机器人教育机构玩可能并没有是吗本质上的区别。但孩子自己在家玩,很多时候是随性的只是为了玩在玩。而在参加专门的机器人编程教育则是在玩的同时掌握知识。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力还有专注力。
科学家都说孩子的手就是孩子的大脑,当孩子的手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大脑其实在积累很多经验。通过我们机器人课上的“动手”,对孩子进行了包括逻辑思维、创造力等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虽然会模仿,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跟随和仿照他人,他们喜欢有自己的风格,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答案、意图和成果。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孩子在搭一个车的时候,原来可能只知道车轮是圆的,但是当自己动手搭的时候,他才发现轮子是由轮毂和轮胎组成。
还有孩子搭挖土机、推土机,刚开始会把挖斗装到驾驶舱的后面,因为平时家里开车,爸爸就是坐在前面的,但搭好后发现不对,挖斗应该安装在驾驶舱前面,方便驾驶员操作。
动手搭建,并与现实进行对照,再去探究原因,孩子的观察力也就提升了,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搭建积木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如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物理知识的问题,要想达到彻底解决就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这就无形中提升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而这些都不是在家自己玩积木可以学到的。
除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机器人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孩子自己动过手、失败过,他的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强很多;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知道做事情不是这么容易的,他的宽容度、包容度都会比较好。
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有“任务”的概念,要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要学会聆听,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机器人课堂上,孩子可以提前进入“学习模式”的训练,这同样也是一种幼小衔接。
遇到问题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机器人教育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构建能力,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孩子自己解决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种创意方案中寻找最终解决方法。建立良好的思维逻辑,为以后的数理学习打好基础,可以这么说,不管孩子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思维都能让他们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从小学习机器人课程,可以让孩子在编辑一个系统程序的过程中,建立有序思维,对于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通过编程的转化模式,逐步建立孩子的图形化思维,最终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各位爸爸妈妈应该都理解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机器人教育了吧。
我们给孩子已经学习乐高机器人教育的爸爸妈妈三条专业的建议:
1、我们的乐高机器人教育学习强调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所以孩子是主体,家长要做的是兴趣的激发者和引导者,引导孩子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并学习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不能单纯的知识灌输、单纯的告诉孩子一个结论。
2、所以当孩子学一样东西的时候,家长要陪着孩子学到一定的深度,并观察孩子的成长,比如孩子哪些方面有提升、哪些还有欠缺,并去帮助孩子成长,这也是家长的成长过程。
3、家长不能处在评判的角色,要有好奇心去了解孩子的构思,引导孩子去表达,说出他的想法。自己搭过机器人拼装的家长,就会知道其实真的不容易。自己动过手和没有动过手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差别很大。所以要清楚过程比结果重要,搭建过程中的积极思考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