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售业到制造业,从家政服务到国防军事,相关从业者都在担心智能化的[机器人]哪一天会让自己下岗,变得对社会毫无用处,这个困扰像阴影一样笼罩在许多人头顶已经数十载。
不仅是机器人,近来较热的人工智能此时也变成了另一个顾虑,因为它们可以实现复杂的算法。科技现在变成不仅可以在体力劳动方面做得比人类好,在运用谷歌的搜索引擎或IBM的Watson系统之后,科技产品竟然可以在某些角度比人类更会动脑解决问题。
于是有些人甚至提议,还是要为此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像为一些被淘汰的工人提供再就业培训或者职业调动等。尤其有些社会工种和群体本身在财政上就比较脆弱,受这种冲击的影响也将是最大。
真正该考虑的,是等着被彻底淘汰掉,还是因此获得新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也不是说事态严重到所有行业和职业都受影响,确实有些工作会因为自动化而被机器取代,但也有很多工作即使引入自动化,也会之前做什么后面还照旧。也就是说,即使科技发展导致了很多工作被机器或者计算机取代,这些被取代的工人其实还是会在多出的时间里找到更有兴趣、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有一些甚至还会做些发明,某一程度上属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或贬低那些经常发愁会丢掉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人,实际上,早在我们人类不再从事原始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开始以族群生活并被分配特定的任务时,也曾经担心过自己之前那些本事荒废,让自己难以为继。
这种情况其实在工业革命之后变得更加严重。一些涉及熟门手艺、耕作和手工艺的工作很快被工厂和工业化淘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托公司提供的职位来维持生计。
类似的,我们现在也在担心如果那些公司用出色的机器人和计算机来取代我们的工作,那时该怎么办?
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人类之所以存活到现在,就是因为人类总是会找到新的方向去努力。
举个例子,农业曾经是北美最集中劳动力的产业之一。不过近些年来农业上的一些科技进步已经把所需人力极大地压缩,同时还提高了整体效率。据美国国家农业数据服务部门的统计,从1950年到2010年60年间,从事农业的人口从1千万急剧减少到了300万,而另一方面在高科技行业,这段时间的从业人数从无到有,至今已经有650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