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企业精细化招聘

做了十年的管理工作,见多了人事关系的进进出出,在发现招聘过程中有诸多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之后,要通过创业来解决中国招聘市场的问题。

找到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

招聘就是一道连线题,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用人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名校毕业、高学历等因素,“不找贵的只找对的”是大家的一致心愿。这看起来好像机会更多了,但事实却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平均300份-400份简历,筛选出13-15个约初面,最终能达成1个录用。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结束,未来会转入精细化发展。企业用人也会精细化,个人的产能会更受到重视。过去粗放式招人并没有更好的对个人潜能进行开发,而未来企业招人将会考量的更多。

在线考评,平台上有1000多个维度的考核机制,包括个人性格、行业背景、学习背景等。通过对考评数据的逻辑分析评价,能够更加精准的为每个企业提供合适的人选。

现在的企业更尊重人,管理也更扁平化,较之过去,对人有更多的关怀。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里的一个齿轮,选择对的齿轮,整个企业才能运转起来,员工这个齿轮也能真正的发挥自身作用。企业如果招聘到对的人,可以减少后期在管理、培训等方面的诸多成本。

所以未来对人的选择上会越来越需要像纳人这样的招聘平台。

当“人工智能”遇上招聘

整个软件系统是基于对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的分析这才有价值。

人岗匹配系统,除了传统的静态数据分析,还有一直在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以一个面试官的或者说人的角度进行人岗匹配分析。

[机器人]不会受主观问题的影响,我们将人岗匹配模型建立在十年经验人的基础之上进行研发,未来希望纳人的软件系统可以取代面试官。公司成立以来,90%的费用都在软件系统的研发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改进,目前人岗匹配模型相当于一个有两年经验的招聘专员。

提供的服务分为PC端的企业版和移动端的个人版。企业版的主要是帮企业筛选人,个人版是为个人推荐合适职位,这是一种双向的服务模式。

企业版服务,主要是通过自己建立的模型和人工智能来帮助企业进行职位匹配,注册即可免费使用。例如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收到从各种渠道投来的大量简历,显然, 对简历逐一查看过滤是一个大工程,其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对各种渠道抓取到的招聘信息进行筛选(要求越精确筛选越精确),过滤掉一大部分匹配 度不够高的简历,从而节约了HR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人工智能系统的准确率目前高达90%,招聘的精准度也不容小觑。

当然,企业版的招人服务是需要付费。整个服务包括筛选简历、匹配简历、电话预约面试、预约到场面试等,时长最短一周,最长两三周。纳人收取0.1到0.6的月薪佣金,这大概是猎头服务费的十分之一。

对 于个人用户来说,是完全免费的,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完成在线考评和信息更新。个人版在线测评所有考题结果只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直属HR公开。之后,系 统会自动推送一个适合的职位给个人用户。同时人才经纪人也会跟用户联系,一旦用户觉得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想变动,就会进行工作机会的撮合。

机器人面试有可能么?

较之国外基于履历匹配的静态招聘模式,不仅有静态的履历分析,还有动态的机器人问答测评,能够提高企业运营效能20%,节约后续融合成本,大幅降低用人风险。

目前已有326万个人用户,并已把2016年的目标定在了1000万。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大量的投入使用。对软件系统的研发还在继续,期望招聘能够发展到机器面试。

智能化的、复杂的技术必然要有时间的锤炼。未来测评匹配系统的研发要不断接近人的准确性,精准度越做越高。其愿景,就是希望未来的招聘市场能够做到人尽其才。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