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AI人才储备战:少儿编程影响几何?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储备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人工智能应是一种可以深埋于任何产业中的底层技术,与[医疗]结合可以提升影像资料的检阅效率,与工业结合可以提升分拣速度……在未来,或许每家企业都会配备一个AI部,正如目前每家公司都配备IT部一样。

AI和每一项科技主导的产业都一样,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密度与高度。有报道称,目前全球AI人才存量仅仅30万,而市场需求却在百万起步。人才争夺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AI战略布局的关键,如今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级AI的两大巨头,两者各有优势,中国拥有更庞大的数据流量,美国拥有更强大的研发实力。相较之下,人才储备几乎成为了双方最大的差距。

把美国称为全球AI人才储备最完善的国家一点都不夸张,除了图中所示的高校数量优势,美国有14所学校挤进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能力20强,且包揽前八名。2006年至今,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发表超过30篇论文的204位学者中,有60%来自美国。

为了弥补短板,中国采取了多端齐发的人工智能人才战略,一方面提供优越的政策薪资引进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在教育中培养未来人才。

中国已经下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给出了不同建设阶段的具体的时间表。但和美国相比,中国AI人才储备更弱的一环其实在少儿教育方面。

AI预备军从孩子抓起,中国为什么抓不起?

去年,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但即便如此,从中小学建立AI预备军的想法实施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和更擅长于学科教育的中国不同,欧美国家通常实行STEAM教育,比如少儿编程、[机器人]编程这类重实操和思维方式培养的领域。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都从小就接受过编程教育,当时他们使用过的语言可能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但人们认为他们如今的成就,和自小接触编程培养起的工程思维不无关系。

就拿少儿编程来说,一方面中国缺乏师资,少儿编程需要跨学科知识,既懂得教育学又懂得计算机科学。如今我国IT开发人才基本都集中于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中,而这些人又对教育一无所知。最终导致编程教育缺乏可靠的师资,甚至整体行业以销售和加盟为导向。

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也不理解少儿编程。在一二线城市之外,可能很多家长对于编程所知甚少,更别提了解可视化编程、硬件组装、树莓派等等之间的区别,只能依赖于可能并不专业的少儿编程教师。

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在培育人工智能人才时缺乏基础,学生进入高校时并不具备编程、机器人等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触相关高等教育的门槛更高,效率却更低。加上人工智能有和各个产业底层深度融合的特性,未来在医疗、工业、金融等等方面会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学科人才。无法从小培养起工程思维,也会让人才在进行多领域学习时遇到困难。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