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汽车深度融合

众多人机互动、自动驾驶等产品亮相。宝马展示一款带平视显示功能的摩托车头盔,通过内置在头盔上的显示屏为驾驶者提供增强信息,旨在提高驾驶安全性。

互联网技术和汽车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效应正在显现,汽车科技向着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和新能源三大方向迈进。

自动驾驶成必经之路

本届CES有464家汽车相关展厅,规模较2015年提高25%,展示产品涵盖汽车电动技术、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无线互联、人机交互和新型商业模式各领域。

从2014年车联网到2015年自动驾驶初露端倪,汽车科技已连续两届成为CES主题。而近来,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已成为主角。

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日常生活中,直觉和驾驶经验让人们觉得无人驾驶不可思议。然而如果以人工智能视角看待无人驾驶,将无人驾驶汽车看做一台台轮式[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凭借探测器作为“精确的眼睛”、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作为“聪明果断的大脑”,从而实现快速移动。

一些国际汽车巨头,均将发布自动驾驶新车型或关键技术。其中,奔驰带来自动驾驶汽车E200和E300,并表示在两年内推出;现代起亚表示到2018年计划投资20亿美元发展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

互联网公司更是积极,谷歌和百度凭借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的结合,为智能汽车控制决策提供帮助,在无人驾驶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根据CNBC报道,谷歌将选择福特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百度此前路试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是基于宝马3系车型改造的。

随着汽车保有量规模扩大,预计2016年汽车行业销量维持个位数增速增长,行业转型仍是大势所趋。《〈[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也指出,规划2025年驾驶辅助级、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完全自主驾驶级智能汽车的装备率分别达到40%、50%、10%,有望加速汽车智能化进程。

新方向必定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据悉,我国ADAS渗透率不到2%。根据政策目标测算,假设2020年渗透率20%,考虑价格下降,则2020年市场空间为1095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50%左右。ADAS系统发展有望刺激相关零部件如摄像头、[传感器]销量增长,国际和国内企业无人驾驶提速有望加速汽车智能化进程。

人机交互率先实现

由于受到法律、技术等障碍,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可能短期难以实现,但人机交互是通往自动驾驶的关键。

同时,该车还配备乐视最新语音识别技术,改变其原有的人机交互方式。

2015年11月,该技术公司首次发布专为汽车打造的产品。这辆阿斯顿·马丁概念车将和乐视其他硬件紧密结合,并在乐视云技术支持下,通过车辆无线网络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服务。

电动车高度融合

电动车已证明实用性,更是此前电动车与智能深度融合的典范。

目前,推出的Model 3售价在4万美元以下,有望吸引更多消费者。在2016年CES上,这款车最大的竞争者就是Bolt电动车,其售价同样在4万美元以下,是通用汽车携手美国打车平台Lyft打造的一款无人驾驶车。

通用将带来纯电动车Bolt的量产版,续航里程达到320公里,预计2016年末上市;大众带来的概念版电动车BUDE-e续航里程将达600公里,预计2017年量产;Faraday Future发布概念车ZERO1,续航里程达480公里,预计2017年量产。

技术为车主带来更多选择;发布的概念车显示,视频流技术将成为未来无人驾驶车体验的核心。

在政策和技术双重作用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战略高度,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期的政策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将继续加速。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2016年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有望持续升温;首批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有望在2016年一季度放开;充电设施建设财政奖励办法、各地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等将陆续出台。

短期来看,人工智能或许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还处在前沿开发,但从整车厂规划看,下一代纯电动乘用车将于2017年密集上市,续驶里程超300公里将成为普遍现象,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与此同时,自动驾驶、人机交互技术也将在电动车上逐渐成为兴盛。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