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热潮酝酿巨大人才缺口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地方政府到民间资本,都掀起了一股机器人热潮。

不仅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元年,中国机器人正在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

“热潮”与“预言”袭来,很多与机器人行业相关的企业,都有感知,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巨大而急切的人才缺口。为一家企业寻找一位能够管理和运用大型智能设备的高级人才,其中一项必备技能就是管理和维修机器人。

目前,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机器人爸爸”孙立宁曾说。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需要对其进行编程,把机器人本体与控制软件、应用软件、周边设备等结合起来,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能进行生产。但是,相关具体的操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属于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巨大。

以重庆为例——据保守计算,2014年在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就超过5000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工人的缺口则高达7万。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坦言:“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

其实,这个缺口,不仅是运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的企业,就连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厂商,也急需熟练的技术工人。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