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什么?

今天,一个凭借科技创造的新时代。身处于此,你可以大胆的评价50年前的登月计划跟“搭乘洗衣机横渡太平洋”没什么区别,原因是你手中紧握着的手机,其运算能力就相当于当年阿波罗计划美国宇航局所有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总和。拍照、网购、转账、叫车、点外卖等等,这些平凡日常背后都有着人工智能跟大数据的身影。依靠它们,我们摆脱低效与繁琐,拥抱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

当然科技的革新绝不仅限于此,它还可以帮你量身配置药物,检测并量化多种疾病症状,来诊断你患上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对数据进行云挖掘,例如帮助医生找到与复杂医疗案例相关的研究,概述其中各种论点,大幅度帮助医生提升效率;甚至让人类吃上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肉,以替代专门饲养以供使用的禽类,减少人类宰杀动物的负罪感。至于拥有造物主般荣光的基因编辑,新兴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有望迅速、便宜、精确地剪辑我们的DNA,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癌症、让儿童避免患上遗传性疾病。

技术看上去无所不能,带给我们无限遐想与期望,以致于哈佛大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一书中提出:“互联网技术,加上数千志愿者的众包,两者的结合催生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惊人普及性。谁也不用质疑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是哪个时期,答案肯定是今天这个时代,而能够超越今天的就只有明天。

2018年,IBM在全球吹响了“代码集结号”,和联合国、红十字会、以及其它NGO组织一起,号召全球所有的开发者,贡献他们的编程专长,一起去打赢“自然灾害”这场硬仗。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面对地震、山火、泥石流,飓风等等灾害所造成的网络瘫痪、建筑坍塌,疾病蔓延等等灾后困境,人类依然非常无助。为了调动编程人员的积极性,IBM出资3000万美元,连续五年举办全球编程大赛,寻觅开发救灾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代码。一经开发,立即发布到开源平台,供全世界的救灾组织和程序员免费使用。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