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计划研发核动力航天器;俄机器人将向太空进发

纯科技

21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称,中美两国科研团队对一块2000万年前的智利猴头骨化石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支系的类人猿大脑“按部就班地”演化,只有人类支系的脑演化具有跳跃性。研究显示,人类增大的大脑并非是演化中缓慢积累的结果,而是自700万年前与大型猿类分开演化以来,按照不同于其他类人猿的演化模式高速发展的结果。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在皮肤下发现了一个新器官,它可以帮助人们感觉到针刺的疼痛,新发现有望催生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方案。研究人员称,组成这个器官的细胞叫做施万细胞,每个细胞看起来都“有点像章鱼”,拥有长长的触角状突起,延伸到周围的神经。这个感觉器官对针刺的疼痛很敏感,一旦被压力激活,它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

看天下

俄罗斯机器人“费多尔”的社交网站发文称,8月22日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机器人“费多尔”,已经被放置在“联盟MS-14”飞船内,在“联盟MS-14”与空间站对接后,机器人将被转至俄罗斯舱段,它将在舱内宇航员亚历山大·斯克沃尔佐夫的控制下完成数项任务,9月7日返回地球。俄航天国家集团前景计划和科学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布洛申科表示,“费多尔”已具有人工智能组件,会开玩笑和进行哲学对话。

日前,NASA正式批准欧罗巴快帆深空任务,它将对木星最大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展开详细调查。据悉,探测器计划在2025年左右发射,现在这个无人驾驶的设备正在进入建造和测试之前的最后设计阶段。NASA的“欧罗巴快帆”任务计划多次飞掠木星的冰月,以探测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所需的化学成分。

消息站

美国日前表示将研发下一代核热推进技术,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推进航天器进行深空探索。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委员雷克斯·格夫登说,核动力发动机有望使航天器用3到4个月时间抵达火星,比最快的传统化学动力航天器快大约一倍。宇航员深空旅行时间越久,受到的辐射量越多,使用核动力航天器,可以通过减少辐射来保护宇航员健康。

中国核学会21日发布消息称,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投产约1900万千瓦、开工760万千瓦以上,预计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5103万千瓦。

大观园

近日,在甘肃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7.8平方公里的场区内,逾1.2万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260米高的吸热塔,拼组成巨幅“祝福祖国”文字。该电站是中国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还是全球聚光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储热罐最大、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8月21日,长江与清江在湖北省宜都市交汇形成明显的分界线。由于近日三峡大坝泄洪,浑浊的长江水与清澈的清江水在宜都市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交界线,极为壮观。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而得名。

黔西南 触摸未来
我们正身处一个只要愿意思考,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